滇西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与构造意义多尺度分析.docxVIP

滇西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与构造意义多尺度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滇西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与构造意义多尺度分析 南北地震带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震活动带,重点是从宁夏、甘肃东部和四川西部到云南,向北可以延伸到蒙古,向南可以延伸到缅甸。在这条地震带上,历史地震记录以来发生了一半以上的大地震。南北地震带的中南地震带位于印度板块向北与欧亚冲突的沿线。这是一个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强烈、中-强地震频繁发生的重要地区。近年来,该地区发生了多起中等强度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损失。例如,2007年6月3日,宁洱发生了6.4级地震,造成300多人受伤,造成18多万人受伤。2014年8月3日,云南景谷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地震。617人死亡,经济损失(徐涛等,2014)。因此,地震构造带的深部构造环境调查对于地震和地震学研究非常重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获取地壳结构信息、深层结构环境和震源区物理参数的有效手段(王春勇等,2000;张仲杰等,2004;徐曦伟等,2010;王春勇等,2014)。2013年初,在“中国地震活动规律与南北地震带中南地震带”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项目中,对云南西南地震带的地球物理勘探带进行了全面的地球物理勘探。在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的基础上,对中国地震活动带的地震带进行了全面的地球物理勘探,并对云南西南地震带的地球物理进行了全面的地球物理勘探。 本项研究通过在同一条剖面上实施小点距(0.7~2.0 km)的宽角反射/折射和高分辨折射联合探测技术, 获得了剖面长度600 km和11炮高质量的深地震探测数据. 本文利用在该区获得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和高分辨折射数据, 并结合研究区地质构造、 地震测深和天然地震以及地球动力学研究结果(王椿镛等, 2002, 2014; 滕吉文等, 2003; Lei等, 2009, 2012;An和Shi, 2006; 吴建平等, 2001; 白志明和王椿镛,2003; 胥颐等, 2012; Teng等, 2013), 通过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和正、反演计算, 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基底速度结构和构造以及地壳二维P波速度结构图像, 分析探讨了剖面沿线的深部构造环境和主要断裂构造带及其两侧的结构差异, 其结果可为分析研究强震活动区的深部构造背景、地震精确定位、构建发震构造模型等提供重要的壳幔结构数据, 为滇西南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价以及防震减灾规划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1 晚寒武世构造格局 勐海-耿马-泸水深地震探测剖面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北侧的滇西南地区. 已有研究表明(马杏垣, 1987; 邓起东等, 1994, 2002; 徐锡伟等, 2003),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使川滇地区的地壳产生了强烈变形, 且其变形至今仍然在继续. 研究区自晚元古代以来古大洋向其北部和东部地台的长期挤压和俯冲以及各时期主应力方向的不断变化,形成了该地区极其复杂的构造格局(潘桂棠等, 2004),区内众多大断裂纵横交错, 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且滇西地区强震的发生通常受控于规模较大的断裂带.研究区及附近分布的断裂主要有: 分割华南地块和冈瓦纳地块的澜沧江断裂、分割腾冲地块和保山地块的怒江断裂、以及大盈江断裂、龙陵-瑞丽断裂、南汀河断裂、孟连断裂等(图1). 勐海-耿马-泸水剖面自南向北穿过了保山和腾冲地块. 保山、腾冲地块为缅泰马微大陆的北延部分.元古宇变质基底原岩是一套陆源沉积和大陆玄武岩、 辉长岩、花岗岩质-英云闪长质片麻岩, 通称为高黎贡山群(任纪舜等, 1980; 钟大赉等, 2000; 腾吉文等,2003; Zhao等, 2010). 从晚寒武世开始, 以稳定型陆源碎屑和碳酸盐岩为主, 晚古生代以浅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占优势. 现有地层古生物、特征性沉积建造、古水温和古地磁等资料均支持腾冲和保山微陆块在晚古生代属冈瓦纳地块的一部分. 滇西南地区的构造活动相当强烈. 长期以来, 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的特点, 中小地震几乎遍布各地, 是中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杨晓涛等, 2011; Wang和Huang, 2004).近30年以来, 在该区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大于7.0级的强震, 如1970年的通海7.8级地震、1973年的炉霍7.6级地震、l974年的昭通7.1级地震、1976年的龙陵7.3级地震、l976年的松潘7.2级地震、1988年的澜沧-耿马7.2级地震、l995年孟连西南的中缅边境7.3级地震和1996年的丽江7.0级地震. 滇西南地区的强震主要分布在腾冲-龙陵地震带、澜沧-耿马地震带上, 且大多数地震都沿着第三纪以来持续活动的断裂带分布. 研究区的内众多活动断裂相互交汇、切割, 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带有密切关系, 深地震剖面穿过的南汀河断裂带、龙陵-瑞丽断裂和大盈江断裂是滇西南地区较为重要的活动断裂, 在这些断裂上曾经多次发生中等强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