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株柳杉树轮13c序列对大气co
随着工业化以来,随着石化燃料消耗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大量贫13c的co2气体被排放到大气,导致co2的浓度持续增加,稳定碳相的组成13c的含量逐渐降低。树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不断同化大气CO2合成有机化合物,并将其逐年储存于树轮中,因而大气CO2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变化也被记录下来。研究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利用率及作物生物量等均对周围大气CO2浓度的增加产生明显的正响应,而植物叶片的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对CO2浓度增加产生负响应。Graybill等通过利用树轮宽度研究了加里福尼亚白峰狐尾松部分幼树与老树的生长速率,发现在过去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里,它们都经历了不同的径向增长率;Feng等利用树轮δ13C序列估算了北美西部过去100~200年时间里水分利用率变化,指出在研究时段自然树木的水分利用率是增加的。陈拓等利用新疆昭苏云杉树轮δ16C序列研究了近280年的树木生长对大气CO2浓度增加的基本响应。本文拟利用3株柳杉树轮δ13C序列探讨天目山地区树木生长对大气CO2浓度增加的响应-水分利用率是否增加。
1 材料和方法
1.1 柳杉cf-3
在浙江西天目山林区3个地点采了3株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ex Ottoet Dietr. 简称CF)树盘样(台风刮倒)。其中,1号柳杉(简称CF-1)为1997年10月12日采集,地点狮子口附近(119°25′E、30°20′N),海拔1 025 m,东坡,坡度约44°,树龄为176年(1822~1997);2号柳杉(简称CF-2)为1997年5月11日采集,地点在倒挂莲花附近(119°25′E、30°20′27″N,),海拔1 090 m,南坡,坡度约41°,树龄329年(1662~1990);3号柳杉(简称CF-3)为1991年3月20日采集,地点老殿附近(119°26′E、30°20′30″N),海拔1 093 m,阳坡一个小沟谷地内,树基处较平坦,两侧谷坡较缓,坡度较小,坡度约20°,树龄为151年(1833~1983),树冠周围没有比CF-3更大的树木遮蔽,“林冠效应”不明显(图1)。
另外采集20株柳杉的生长锥40芯,用于定年与建立标准宽度年表。样品采集与交叉定年均按国际树轮数据库(Intermational Tree-Ring Data Bank)标准进行。样品处理与α-纤维素的提取过程参考李正华等。其中,样品雕刻时对CF-1,髓心部分去掉了14年,共雕刻163年(1835~1997);CF-2,因边缘部分腐烂去掉5年,髓心部分去掉23年,共雕刻301年(1685~1985);CF-3,边材去掉1年,髓心部分去掉4年,共雕刻146年(1837~1982)。CO2气体的制备及13C/12C比值的测定,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测定13C/12C比值用MAT-252型质谱仪。测定的13C/12C比值通过换算以δ13CPDB表示,简称为δ13C。其中,δ13C在以下出现的公式中用δ表示。
δ=[(δSample/δStandard)-1]×1000(1)δ=[(δSample/δStandard)?1]×1000(1)
单位为(‰),分析误差≤0.1‰。3株柳杉树轮的δ13C年序列的测定结果如图2。
1.2 树轮13c序列的环境变化
由图可知:3株树轮δ13C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序列较长的CF-2,1835年以前,其δ13C序列下降趋势不明显,反映了工业革命前大气CO2浓度变化相对较慢的特点。1835年以后,3株柳杉树轮的δ13C序列呈现出较为一致的下降趋势。通过相关分析,在共同时段,3个序列彼此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2=0.47,r13=0.65,r23=0.52 (n= 146),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α=0.001的信度检验。表明,3株树轮δ13C序列中含有共同的环境变化信息。已有研究表明,树轮δ13C序列变化同时受树木自身的遗传因素、气候因素和大气CO2浓度等因素影响。本文研究的 树轮为同一树种,且采自同一地区,由遗传因素所引起的树轮δ13C的变化应是相似的。所以,3个树轮δ13C序列变化主要反映该区大气CO2及气候要素变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率等均对周围大气CO2浓度的增加产生明显的正响应。 Feng等利用树轮δ13C序列估算北美西部过去100~200年的时间里水分利用率变化,指出在研究时段自然树木的水分利用率是增加的。本文利用3株柳杉树轮δ13C序列探讨天目山地区树木生长对大气CO2浓度增加的生理响应。
2 水分利用率的定义
植物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涵义。水文学界将植物水分利用率定义为植物蒸发、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