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粘连性肠梗阻的螺旋c诊断
长期以来,肠梗死殖器阻塞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如果及时、适当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大影响。以往肠梗阻的诊断一般依赖于传统X线平片,但螺旋CT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肠梗阻诊断的正确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0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CT诊断正确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正确率。
数据分析方法
临床资料2003年6月~200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CT诊断正确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1~81岁,平均(45 ± 3.0)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肠梗阻症状,立位腹部平片提示其中28例为不全性肠梗阻,12例为完全性肠梗阻。在40例患者中,有33例为腹部手术后3~23个月,7例为临床诊断不明原因肠梗阻3~12 d。
扫描前准备为了区别梗阻段与内有液体的非梗阻段肠管及追踪梗阻点,对28例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中的4例行口服2%~3%泛影葡胺500~1 000 ml,并用2%~3%泛影葡胺300~500 ml灌肠,1.5~3.0 h后扫描;完全梗阻患者口服67.5%泛影葡胺30~50 ml,3~5 h后扫描。
设备及方法采用Siemens Sensation 4 层螺旋CT机,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MCT Plus,Medrad,Pittsbuygh,EDU700)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00 mgI/ml),对比剂总量100 ml,注射速率为3.5 ml/s,行平扫及二期增强扫描。平扫范围为自膈上至耻骨联合下缘,层厚3 mm,层距3 mm,扫描参数:120 kV,130 mAs。增强扫描动脉期延迟时间为26 s,静脉期扫描延迟时间为60 s ,扫描范围、层厚、层距及扫描条件均与平扫相同。同时将动脉期与静脉期扫描的原始数据经内插重建后(内插重建间隔为1.0~1.5 mm)传递到工作站(操作系统为windows NT4.0版本),进行重建后处理。成像方法主要为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slip thin slice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STS-MIP)等。
粘连性肠梗阻的部位
定位诊断结果本研究将CT检出2处及以上的多发粘连性肠梗阻纳入正确定位诊断,仅检查出1处梗阻点的多发粘连者纳入部分正确定位诊断,结果显示,40例读者中,完全正确定位诊断的共有32例(80%),定位诊断部分正确的共8例(20%)。其中,单发梗阻点18例,占所有正确定位诊断肠梗阻的56.3%;多发梗阻点14例,占正确定位诊断肠梗阻的43.7%。单发梗阻点的肠梗阻均正确定位诊断18例;多发梗阻点的肠梗阻正确定位诊断14例(63.6%),其余8例定位诊断部分正确(36.4%)。
主要征象本组中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征象包括:(1)梗阻近段肠管明显扩张(40,100%)(图 1);(2)肠管塌陷征(40,100%)(图 2 ),即梗阻点远端肠管塌陷;(3)梗阻近端的扩张段与远端塌陷段之间的移行带光滑(39,97.5%)(图 3);(4)梗阻段的肠壁局部延迟强化(33,82.5%)(图4);(5)鸟嘴征(32,80%)(图 5),即由于梗阻段的狭窄或扭曲而形成锐角状肠管形态;(6)局部粘连束带(6,15%)(图6);(7)假肿瘤征(1,2.5%)(图7),即在梗阻的近端肠管内见到类似肿瘤样的软组织密度影,但并非位于肠壁或形成肠壁增厚,导致肠梗阻,并且再次扫描形态有变化或增强扫描无强化。其他征象,包括牵拉征或肠管套环征等(图 8)。
泛影葡胺和术后随访
粘连性肠梗阻可以单发、多发,甚至形成广泛粘连。单个梗阻部位常见于回肠,其次在空肠。在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和指导其治疗方面,CT具有快速、简便、非侵入性的特点,能全面了解整个胃肠道关系,并对肠梗阻进行明确的定性及定位诊断。
肠道疾病检查前的准备方法一般包括口服阳性或阴性造影剂,由于粘连性肠梗阻梗阻程度以不全性肠梗阻占多数,大部分病例临床症状较轻,以腹痛为主,除部分肠梗阻患者绞窄性发作外,均主张患者检查前口服500~1 000 ml 2%~3%的泛影葡胺,其优点在于:(1)可以更好地进行梗阻段的定位,由于大部分肠梗阻患者丢失了大量液体而导致低钾血症,梗阻肠腔近端肠腔内所积聚的液体为低渗液,而泛影葡胺为高渗液体,当患者喝入大量泛影葡胺后,泛影葡胺可慢慢向肠腔内积聚的低渗液体渗入,直至弥散到梗阻点,故能明确梗阻部位。当然,如果肠管不完全阻塞,泛影葡胺可慢慢透过狭窄管腔向下渗入,如有多处粘连部位也可以清晰显示。(2)泛影葡胺的渗透压为1 900 mosm/L,约6倍于细胞外液体,可促进液体进入肠腔,由此增加梗阻处的压力差,稀释肠内容物,有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