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性的研究概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毒性的研究概述

人们普遍认为,中药具有几乎没有毒副作用和安全使用的特点。我国作为一个中西医并重的国家,中药的使用相当广泛,早在我国第一本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已将药物按有无毒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有毒无毒的药性说明。虽然中医药对中药的毒性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对一些中草药,特别是常用的、被认为无毒副作用、副作用少的中草药的不良反应,还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事实上,近年来中药毒副作用发现的频率正日渐增高。据报道,1992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中有关中药毒副作用的文献有211篇,1006例;1993年~1994年国内111种医药期刊中则有380篇,1133例。因此,中药的毒副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最近几年来,科研工作者在中药毒性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

1药物的毒属性和偏治偏

中医药对中药的毒性概念的认识,古今有很大的差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1.1广义的毒性概念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如《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宫篇》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亦有指药物的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如张景岳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这是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把药物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等四类。《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就是根据药物的无毒有毒来分类的,大体上是把攻病愈疾的药物称有毒,而可以久服补虚的药物看作无毒。有毒的药物用后多有强烈的医疗作用。可见在古代对于“毒”的概念,是广义的。故张子和说:“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张景岳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张氏之论述,进一步解释了毒药的广义含意,并阐明了毒性作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治偏也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

1.2狭义的毒性概念狭义毒性概念专指药物对人体的毒害性,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称,“凡药物云有毒及有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者,亦能杀人”。唐.《新修本草》和现行药典在部分药物性味之下标明的“大毒”、“有毒”和“小毒”,大多是指一些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的药物,而对一般药物不提是否有毒,即是此狭义的毒性概念。后世许多本草书籍在具体的药物项下,均有有毒无毒的记载,并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记述了药物的适应症、炮制方法、总结了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等注意事项。

近代概念之毒性中药,多为狭义,专指那些含有有毒成份,药性峻猛,进入机体易致毒副作用甚至使人致死者,本篇所述侧重狭义之毒性。

2有毒药物及其毒性成分

一般说来,中药毒性是由于药物所含有毒性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

2.1呼吸中枢抑制致两种类型的死亡

含乌头碱类:含乌头碱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

含阿托品类:百花曼陀罗、茛菪、小天仙子等含茛菪碱、东茛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致死原因主要是因脑中枢缺氧,脑水肿而压迫脑干,使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呼吸和循环衰竭。

含番木鳖碱类: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其中以含番木鳖碱毒性最大,治疗量的士的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士的宁还能加强阻止胆碱脂酶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使肠蠕动加强,致腹痛、腹泻。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极大剂量时,均可阻断神经肌内传,呈现箭毒样作用。马钱子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含秋水仙碱类: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有积蓄作用,排泄甚慢,当其在体内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时则有剧毒,能对呼吸中枢、胃肠道及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