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VIP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素养目标

品读富有生活情趣的文学精品,感受现代散文中真挚的感情和深长的韵味。

【学习任务】

1.了解《朝花夕拾》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把握主要内容,熟悉精彩片段,并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重要内容。

2.学会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名著,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重点:把握各篇散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知识链接

《朝花夕拾》是由鲁迅在19.26年先后撰写的十篇散文集结而成的回忆性散文集。这十篇散文最初以“旧事重

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对其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朝”,早晨,指早年时候;“夕”,傍晚,指晚年时期。“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花,傍晚时摘取或捡起,指鲁迅晚年时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展现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情境预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吗?今天,我们一起翻开鲁迅先生怀想往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走进鲁迅的世界,摘叶观花,细细品味吧!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等。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称为“民族魂”。

1.把握名著的故事梗概。

2.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如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呢?根据所学知识,请用简洁的语言谈一谈。

【答案】

1.《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在追怀旧事,缅怀父亲、师友、保姆的同时,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讽刺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书中既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2.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虽然它所反映的生活场景与我们的时代不同,但它对童年经历的精彩呈现,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我们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梦幻般的色彩是人生亮丽的底色。鲁迅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有迷惘,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这会丰富我们每个人对童年的体验。带着个人的生活体验去读,你可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经典常读常新,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读经典作品,或许会有隔膜,这可能是时代变迁或语言形式上的生疏造成的。要想跨越这种隔膜,可以接触人类智慧的精华,就要耐心读下去,深入堂奥,你会大有获益。为消除隔膜,可以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注意课内外学习的沟通。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梳理情节,感知人物。

1.粗读作品,了解十篇散文的主要内容。

导学建议

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十篇散文的主要情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目录

主要内容

小引

简单说明《朝花夕拾》的由来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续表)

目录

主要内容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主要讲的是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和“无常”画像的有关问题

2.父亲、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是《朝花夕拾》中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请参照示例,从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中选取一个,分析其人物形象。

[示例]父亲:出自《五猖会》《父亲的病》

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这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的。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个性备课

1.给《朝花夕拾》10篇文章进行分类,并说说理由。

2.粗读概览,进行梳理,交流展示,完成分类图表。

任务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