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理解”专项复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单元回顾、课文再读、微课盘点等方式,系统梳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明确概括对于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2.通过独立思考、互动探究等方式,综合运用“判断文章类型、选择合适方法、整合关键信息”的方法,进一步提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
3.通过迁移运用,进一步实践并巩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系统梳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明确概括对于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综合运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判断文章类型、选择合适方法、整合关键信息。
教学过程
一、学情呈现,引出内容
1.话题引入:同学们,在期末复习中,最让你感到头痛的是哪一项内容呢?王老师特意作了一个小调查,你们看(出示统计图)。有70%以上的同学不约而同选择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个选项。为什么这么多同学认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很有难度呢?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的心里话吧。
生1:我不怕听写词语,也不怕背诵课文,最怕写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生2:我也是,我也是。我觉得,有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比作文还要难写呢!我总是写得啰里啰嗦,但又没办法写得简洁。
生1:就是啊,想写完整内容,写着写着,就写得太长,想写得简洁些,不是这里少了信息,就是那里缺了要点。
生2:对的,对的,我也是这样。唉,真不知道怎么办了!真不明白为什么总是要我们写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2.明确内容: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有同样的感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话题。
二、联系生活,明白意义
其实,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本领,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它的用武之地。你们看——
当我们走进书店,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陷入选择困难的时候,书籍内页上的作品简介或梗概便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了解整本书的内容。这些简介或梗概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看电影、分享好书等场景,感受把握文章或作品主要内容的作用。
三、梳理阅读要素,明确学习重要性
1.呈现篇章页,梳理阅读要素。
这是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各个单元的篇章页,通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本册语文书的六个单元中,直接与“把握主要内容”有关的阅读要素就有2条,分别是第一单元的“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和第二单元的“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聚焦阅读要素,发现共同点。
而第三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第四单元的“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第五单元“体会文章是怎么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等阅读要素的学习和掌握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那就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复习前学,唤醒学习经历。
其实,不仅是这一册语文书对把握主要内容提出了要求,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把握文章或作品的主要内容”就一直是我们学习的重点。阅读要素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把握主要内容,不仅说明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也体现了这项能力的掌握并非易事,需要反复练习、不断尝试,才能掌握并熟练运用啊。
四、系统回顾,归纳概括方法
1.联系考查,点明作答问题
正因为把握主要内容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每一次的期末检测中也会有相应的题目来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能力。一遇到这样的题目,不少同学就会犯了难,不是把主要内容写得琐碎啰嗦、条理不清,就是信息不全、笼统模糊。
2.聚焦本册教材,发现概括方法
其实,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妙招就藏在语文书中。同学们可以把六下册语文书翻到第7页,读一读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的课后习题1,这里就藏着一个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小妙招,你发现了吗?
生1:我发现啦!这道题在提示我们按顺序梳理文章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表格,把文章的写作顺序、内容等信息一一梳理、填写,然后思考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再用几句话把这些信息按照主次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个方法在交流平台中也有提到呢,“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出示交流平台)
生2:那我也找到了。语文书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题之后》的课后习题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中也藏着一个小妙招。《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题之后》是一篇说理性文章,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围绕这个观点,列举了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阿瑟林斯基得出睡眠中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说得真好,类似这样说明观点、介绍事物的文章往往可以用“观点+不同事例”“事物+不同方面”的方法来把握主要内容。
3.回顾教材编排,归纳概括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可爱的家——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docx
 -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2).docx
 -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x
 - 小学英语译林版(三起)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Period 1).docx
 -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近大远小.docx
 - 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 Section A 3a—3c-教学设计 (1).docx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掷一掷.docx
 - 初中英语外研社版八年级上册: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 Unit 1-教学设计.docx
 -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复习课:Unit 3 Fascinating Parks (第三课时:写作复习).docx
 
- 初中音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上册:最亲近的家具教学设计.docx
 - 小学英语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上册: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 A Letters and sounds-教学设计.docx
 -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docx
 - 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教学设计.docx
 -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3 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docx
 - 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 网络服务-教学设计.docx
 - 小学英语人教新起点版三年级上册:Unit3 Food(Story Time).docx
 - 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docx
 - 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docx
 - 初中美术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第5课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