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肠命保卫战”演讲人
01前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肠命保卫战”02病例介绍:那个“疼到蜷缩却查不出问题”的老人03护理评估:从“蛛丝马迹”中锁定“致命信号”04护理诊断:从“问题清单”到“干预优先级”05护理目标与措施:分秒必争的“生命护航”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守住“最后一道防线”07健康教育:从“救命”到“防命”的延续08总结:急诊护理的“温度”与“精度”目录
2025急诊科急性肠系膜缺血急诊流程查房课件
01前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肠命保卫战”
前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肠命保卫战”站在急诊科的监护室门口,我望着墙上的电子钟——22:17,指针每走一格,都像在敲打着我的神经。上个月,我们科收过一位68岁的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患者,从入院到确诊用了4个小时,最终因肠坏死切除了1.2米小肠。那天凌晨,主刀医生摘下口罩说:“再晚半小时,人可能就没了。”这句话像一根刺,扎在每个急诊人的心里。
急性肠系膜缺血,这个被称为“外科急腹症中的沉默杀手”,近年来发病率随着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增多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其死亡率高达60%-80%,而早期识别并在6-8小时内干预,可将存活率提升至80%以上。急诊科作为第一战场,从患者跨进门的那一刻起,每一步评估、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改写结局。今天的查房,我们就以最近收治的一例AMI患者为切入点,系统梳理急诊流程中的护理要点,希望能让团队在面对类似病例时,多一分从容,少一分遗憾。
02病例介绍:那个“疼到蜷缩却查不出问题”的老人
病例介绍:那个“疼到蜷缩却查不出问题”的老人“医生,我爸肚子疼得直打滚!”10月12日21:05,急诊科大厅传来急促的呼喊。72岁的王大爷被轮椅推进来,双手紧扣腹部,额头全是冷汗。家属说,他晚饭后突然上腹绞痛,持续2小时没缓解,吃了胃药也没用。
主诉:突发上腹部持续性绞痛2小时,伴恶心、呕吐1次(非咖啡样,为胃内容物)。
现病史:有高血压病史15年(规律服用氨氯地平)、房颤病史3年(未规律抗凝);否认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史。
查体:T36.8℃,P112次/分(房颤律),R22次/分,BP158/92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体征与主诉疼痛程度不匹配);肠鸣音4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入院30分钟内完成):
病例介绍:那个“疼到蜷缩却查不出问题”的老人血常规:WBC12.3×10?/L(↑),中性粒细胞85%(↑);
血生化:乳酸3.2mmol/L(↑,正常0.5-1.6),D-二聚体2.8μg/mL(↑,正常<0.5);
心肌酶、淀粉酶正常;
腹部CT平扫:肠壁稍增厚,未见穿孔、梗阻;
床旁心电图:快速房颤(心室率120次/分);
CTA(CT血管造影):肠系膜上动脉主干中远段充盈缺损(考虑血栓栓塞)。
结合病史(房颤未抗凝)、症状(剧烈腹痛与体征不符)、实验室指标(乳酸升高、D-二聚体升高)及CTA结果,22:10确诊“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MI)”,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23:00送介入科行取栓术,术后转入ICU监护。
03护理评估:从“蛛丝马迹”中锁定“致命信号”
护理评估:从“蛛丝马迹”中锁定“致命信号”面对王大爷这样的患者,护理评估绝不是简单的“量血压、问疼不疼”,而是要像“侦探”一样,从细微处捕捉AMI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本例,我们分三阶段梳理评估要点:
1.初始评估(0-15分钟):快速识别高危人群
基础信息:年龄(>60岁)、基础病(房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用药史(是否规律抗凝)——王大爷的房颤未抗凝是关键高危因素。
症状特点:“三不符”是AMI的典型线索:①腹痛程度与腹部体征不符(剧烈绞痛但仅轻压痛);②症状出现与进食无关(区别于胃十二指肠溃疡);③早期无发热、无白细胞显著升高(区别于感染性腹痛)。王大爷的主诉完全符合这一特征。
护理评估:从“蛛丝马迹”中锁定“致命信号”2.动态评估(15分钟-2小时):监测病情演变
生命体征:重点关注心率(房颤患者心室率增快会加重肠系膜缺血)、血压(低灌注时血压下降,但早期可能因应激升高)、血氧(缺氧会加重肠损伤);王大爷入院时心率112次/分,我们每15分钟监测1次,发现心率逐渐升至130次/分,提示缺血可能进展。
腹痛变化:记录疼痛性质(是否转为持续性锐痛)、范围(是否扩散至全腹)、伴随症状(是否出现血便——肠坏死的信号);王大爷入院2小时内虽无血便,但自述“疼痛从上腹蔓延到脐周”,这是肠缺血范围扩大的警示。
实验室指标:乳酸是组织灌注的“金指标”,每2小时复查1次;D-二聚体升高提示血栓形成;王大爷入院时乳酸3.2mmol/L,2小时后升至4.1mmol/L,提示缺血加重。
护理评估:从“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