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混合型营养不良护理查房记录
一、疾病介绍
混合型营养不良是一种同时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的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由长期饮食摄入不足、慢性疾病消耗、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患者不仅存在能量和蛋白质储备的耗竭,还常伴有铁、锌、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D等多种营养素的缺乏,进而引发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器官功能损害、生长发育迟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二、病史简介
患者张某,男性,65岁,因“进行性消瘦、乏力6月余,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周”入院。
患者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逐渐下降,伴全身乏力,活动耐力降低,偶有头晕、心慌,未予重视。近1周上述症状加重,同时出现双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从脚踝逐渐蔓延至膝关节以下,伴食欲差,进食量较前减少约1/2,每日仅摄入少量粥类及咸菜,偶有恶心,无呕吐、腹痛、腹泻。
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5年,长期存在消化不良症状。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mmHg,身高170cm,体重45kg,体重指数(BMI)15.6kg/m2,明显低于正常范围(18.5-23.9kg/m2)。神志清楚,精神萎靡,皮肤黏膜苍白、干燥,弹性差,毛发干枯易脱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按压3秒后恢复。
三、护理评估
(一)营养状况评估
膳食摄入情况:患者近1周每日主食摄入量约100g,以粥类为主,几乎无肉类、蛋类、蔬菜、水果摄入,蛋白质及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严重不足。
人体测量:身高170cm,体重45kg,BMI15.6kg/m2,三头肌皮褶厚度10mm(正常男性12.5mm),上臂围22cm(正常男性25.3cm),提示蛋白质和脂肪储备不足。
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28g/L(正常35-50g/L),血清前白蛋白100mg/L(正常200-400mg/L),总淋巴细胞计数1.2×10?/L(正常1.5-3.0×10?/L),血红蛋白85g/L(正常120-160g/L),血清铁6.5μmol/L(正常11-30μmol/L),血清锌70μmol/L(正常76.5-170μmol/L),维生素B??150pg/ml(正常200-900pg/ml),维生素D12ng/ml(正常20-50ng/ml),各项指标均提示存在明显的蛋白质缺乏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缺乏。
(二)功能状态评估
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60分,属于中度依赖,无法独立完成穿衣、洗漱等日常活动,活动后易出现心慌、气短。
(三)心理状态评估
患者因病情迁延、身体不适,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不愿与人交流。
四、护理问题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饮食摄入不足、慢性疾病消耗、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营养不良导致的能量储备不足、贫血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风险:与皮肤干燥、弹性差、水肿有关。
焦虑:与病情严重、对治疗缺乏信心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关于混合型营养不良的饮食调理、治疗相关知识。
五、护理措施
(一)营养支持护理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初始阶段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质饮食,如蛋花汤、牛奶、鱼汤等,每日5-6餐,少量多餐,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随着患者消化功能的改善,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软食,增加瘦肉、鸡蛋、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2-1.5g/kg体重,总热量达到30-35kcal/kg体重。
营养制剂补充:遵医嘱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如短肽型肠内营养粉,每日分3-4次冲服,以补充蛋白质、能量及多种营养素。对于经口摄入仍不足者,配合静脉营养支持,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矿物质等。
监测营养指标: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BMI、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每周1-2次,根据指标变化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二)活动与休息护理
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力情况,制定循序渐进的活动计划。初始阶段以卧床休息为主,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如翻身、屈伸四肢等,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体力的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床边坐起、站立、缓慢行走等,每次活动时间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
监测活动耐力:活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呼吸、血压等,若出现心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