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苏少版二年级下册《虫虫虫(一)》教学有感
站在二年级美术教室的门口,还没推门就听见里面传来细碎的“嗡嗡”声——不是真的虫子在飞,是孩子们正用手指在桌面上模仿蝴蝶扇动翅膀。这一幕让我想起备课时的忐忑,担心“观察昆虫”这个主题会让活泼的他们失控,可真正走进课堂才发现,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远比我想象中更有秩序和创造力。
上课铃响后,我没有直接拿出画纸,而是捧来一个透明玻璃罐,里面装着几只慢悠悠爬动的蜗牛。“谁能说说,这只小蜗牛背着的‘房子’上,藏着什么秘密?”问题刚说完,前排的小男孩立刻举起手,声音脆生生的:“老师,我发现它的壳上有螺旋线,像我们数学里画的圈圈!”另一个小女孩则轻轻碰了碰玻璃罐:“它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亮晶晶的线,说不定是在给自己画地图呢!”听着这些充满童趣的观察,我忽然想起建构主义理论里提到的“学习是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孩子们不是被动接受“蜗牛有壳”这个知识点,而是用自己的经验——数学里的螺旋线、生活里的地图——去解读眼前的昆虫,这种主动探索的状态,比任何示范都更有价值。
接下来的绘画环节,我没有规定“必须画成什么样的虫子”,只是把提前准备好的材料推到孩子们面前:除了常规的彩笔和画纸,还有剪成细条的彩纸、黏性不强的小海绵、甚至是晾干的梧桐叶。我原本以为会有孩子抱怨“不知道怎么用”,没想到角落里的小女孩先拿起了梧桐叶,她把叶子的边缘剪得尖尖的,粘在画纸下方,又用彩笔在叶子上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老师,这是毛毛虫的小床,它吃完叶子就躺在上面睡觉。”旁边的小男孩看到了,也跟着拿起小海绵,把海绵撕成小块粘在画纸上,再用黑色彩笔在海绵上点了几个小点:“这是甲虫的硬壳,下雨的时候它就躲在里面!”
看着孩子们专注的样子,我忽然意识到,低年级美术课里的“专业性”,从来不是教会孩子画得“像不像”,而是保护他们用感官去感知世界的能力。有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迟迟没有动笔,我走过去时,发现他正盯着玻璃罐里的蜗牛发呆。“你在看什么呀?”我轻声问。他抬起头,小声说:“蜗牛爬得好慢,可是它从来没有停下来。”我心里一动,没有催他画画,而是说:“那你可以把你看到的‘慢’画下来呀,比如它爬过的线,是不是长长的、弯弯的?”他眼睛亮了一下,拿起彩笔,在画纸上画了一条长长的弧线,弧线的尽头,是一个小小的蜗牛壳,壳上还画了两个圆圆的小点——“这是蜗牛的眼睛,它在看前面的花。”
下课的时候,孩子们举着自己的画围过来,有的画了长着翅膀的“彩虹虫”,有的画了背着书包的“上学虫”,还有的把画纸折成了小房子,说要给虫子当新家。我把这些画贴在教室后面的“虫虫乐园”里,看着五颜六色的画面,忽然觉得,美术课就像一个小小的花园,我们不需要规定花儿该开成什么样子,只需要给它们阳光和土壤,它们自然会开出最特别的花。
这节课也让我反思,作为美术老师,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用成人的审美去要求孩子,比如“虫子的翅膀应该是对称的”“颜色要涂均匀”,可孩子的世界里,虫子可以有三角形的翅膀,也可以用红色涂天空。就像多元智能理论里说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优势,有的孩子擅长用色彩表达,有的孩子擅长用材料创造,有的孩子则擅长用故事赋予作品意义。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尊重这些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美术课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现在再想起上课前的忐忑,觉得有些好笑。孩子们用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艺术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技巧,而是藏在观察蜗牛爬动的眼神里,藏在把梧桐叶当成小床的想象里,藏在每一个“不完美”却充满真心的笔触里。未来的教学中,我想我会更愿意做一个“观察者”和“陪伴者”,陪着孩子们一起,在艺术的世界里慢慢走,慢慢发现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美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新颖的杯子》教学有感.docx
-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我学习的好伙伴》教学有感.docx
-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6课《做书签》教学有感.docx
-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拥挤的景象》教学有感.docx
-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小眼镜》教学有感.docx
- 鲁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形式和内容丰富的动漫》教学有感.docx
- 鲁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 蜡染与扎染教学有感.docx
- 鲁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诗书画印抒情意》教学有感.docx
- 鲁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 勾皴点染绘山水教学有感.docx
- 辽海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9课‘火红的年代’教学有感.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