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美术《像什么呢》教学有感.docxVIP

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美术《像什么呢》教学有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美术《像什么呢》教学有感

教完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第十四课《像什么呢》,指尖似乎还残留着孩子们画笔上的色彩,耳边也总回响着他们叽叽喳喳的畅想。这堂课像一颗裹着糖衣的小石子,投入我教学经验的湖面,漾开的涟漪里满是细碎又珍贵的思考。

上课前,我特意在讲台上摆了一堆“奇怪”的东西:揉皱的彩纸、扭成团的毛线、不规则的树皮片,还有从路边捡来的、形状各异的小石子。刚上课,孩子们的目光就被这些“宝贝”牢牢吸住,小脑袋凑在一起小声猜测。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这节课要做什么,而是拿起那块最像小刺猬的树皮,轻轻放在投影仪下:“你们看,它长得像什么呀?”话音刚落,坐在第一排的小男孩立刻举起手,眼睛亮晶晶的:“老师!像小刺猬,背上全是刺!”紧接着,更多小手举了起来,“像小恐龙的背!”“像爷爷家屋顶的瓦!”孩子们的答案像春天的嫩芽,争先恐后地冒出来。

这时,我想到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充满具象性和想象性,对具体事物的联想远比抽象讲解更感兴趣。所以我没有一开始就讲“联想绘画”的概念,而是用实物激发他们的直观感受——这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有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小女孩,盯着那块树皮看了很久,突然小声说:“像妈妈织毛衣时掉的毛线球,上面还沾着小绒毛。”我赶紧把她的想法告诉大家,孩子们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她也慢慢抬起了头,眼里有了光。

接下来是动手环节,我让孩子们用彩纸、蜡笔把自己想到的东西画出来或贴出来。原本以为会有孩子不知道怎么下手,可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孩子把扭成团的毛线当成“小太阳”,在周围画满了彩色的光芒;有的孩子把揉皱的彩纸剪成小块,拼贴成“会飞的小云朵”;还有个孩子用黑色蜡笔在白纸上画了个不规则的圈,告诉我这是“晚上躲在树洞里的小松鼠,只露出了一点点尾巴”。我没有纠正任何一个孩子的“不像”,反而蹲下来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因为我知道,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艺术不是“画得像”,而是“想得到”。

有个小男生拿着自己的画跑过来,有点着急地说:“老师,我想画‘会跑的石头’,可是我画不出来它跑的样子。”我没有直接教他怎么画动态,而是问他:“石头跑的时候,周围会有什么呀?是不是会有风?风是什么颜色的?”他眼睛一亮,立刻跑回座位,用蓝色蜡笔在石头周围画了很多歪歪扭扭的线条,还在旁边画了棵倾斜的小草:“老师你看!风把草吹歪了,石头就跑起来了!”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突然明白,教师的角色不是“教技巧”,而是“搭梯子”——帮孩子们把心里的想法,一步步变成看得见的画面。

下课的时候,孩子们都舍不得把自己的作品收起来,有的还在互相讲自己画里的故事。我把他们的作品一张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创意墙”上,没有按“好坏”排序,只是随意地贴满了一整面墙。放学时,有个孩子拉着妈妈的手,指着自己的作品骄傲地说:“你看!这是我画的‘会唱歌的毛线球’,它会唱《小星星》呢!”妈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我站在旁边,心里暖暖的。

这堂课让我想起刚当老师时的困惑:到底该怎么教一年级孩子学美术?现在我终于有了答案——不用讲太多理论,不用求太多技巧,只要给他们一点启发,一点鼓励,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他们就能给你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就像这堂课里的那些小石子、毛线团,原本只是不起眼的东西,可在孩子们的眼里,它们变成了太阳、云朵、小松鼠……这就是儿童的艺术,纯粹又珍贵。

往后的教学里,我想我会一直记得这堂课:记得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记得他们奇奇怪怪的想法,记得艺术教育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守护每个孩子心里的“小想象”。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美术课不是学“像什么”,而是敢说“我觉得它像……”——这才是这堂课最该教给他们的东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美在当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