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春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科学与艺术
12 科学与艺术
如果说2015年有什么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大事估计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一个名字——屠呦呦。因为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一个值得中国人自豪的名字说起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人们还会想起谁?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这些人大都是科学家与艺术几乎没有交集但是李政道却以一位科学家的身份给我们讲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请随我一同走进课文——
[来源:学科网]
1.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2.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一、新课导入
因为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的宇宙飞船冲出了地球;因为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美好遐想,我们的通讯设备日新月异;因为有了精卫填海的故事,我们海上造田已不是神话。科学与艺术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给了我们解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科学与艺术》。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潜意识(qián) 婵娟(chán) 阐述(chǎn)
辐射(fú) 奠定(diàn) 狭义(xiá)
结晶(jīng)
2.听老师范读注意标注生字词。3.大声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4.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1)解析词语。
楔:即楔子比喻插进去的人或物;也指旧小说的引子通常放在小说故事开始之前起引出或补充正文的作用。共鸣:①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②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产生的情绪。反响:回声反应。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婵娟:月亮。奠定:使稳固使安定。(2)多音字。
(3)形似字。
5.作者链接。李政道,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1926年11月生于上海。抗战时期辗转于浙江、福建等地求学,1945年至昆明西南联大物理系二年级学习。1946年赴美深造,被录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学习。1949年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并名列第一。1956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57年31岁时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6.创作背景。文章选自2001年第5期《散文》(海外版),是李政道为《科学与艺术》一书所写的序。李政道也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新的交叉领域,那就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1994年李政道同国学大师黄胄一起组织“艺术与科学”研讨会,有许多艺术家和科学家都参加了此研讨会。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懂文意。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第二部分(第2-10段):具体论证论点;第三部分(第11-12段):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2.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交流点拨】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三)文本探究。1.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交流点拨】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2.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交流点拨】点明艺术的“创造力”的句子:“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就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点明艺术的“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反映。就是说有多少特殊、个别的事物就会有多少相应的真理因而真理是普遍存在的可以理解为每个艺术都是普遍存在的真理只是优秀程度不同。
3.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
【交流点拨】科学的“创造力”:“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这句话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科学的“普遍性”:“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4.“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交流点拨】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要发挥、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四)深层感悟。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第4单元 16 三棵树.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第5单元 17 中国石拱桥.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第5单元 18 苏州园林.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第6单元 21第一课时 学习《富贵不能淫》.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第6单元 21第二课时 学习《生于忧患%2C死于安乐》.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第5单元 19 蝉.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第6单元 22 愚公移山.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第6单元 23 周亚夫军细柳.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第6单元 24第一课时 赏读《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doc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第6单元 24第二课时 赏读《赤壁》《渔家傲》.doc
- 2018年春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故乡.doc
- 2018年春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百合花.doc
- 2018年春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小男孩.doc
- 2018年春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6 奥伊达的理想.doc
- 2018年春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8 南州六月荔枝丹.doc
- 2018年春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9 善待家园.doc
- 2018年春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2 与朱元思书.doc
- 2018年春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送东阳马生序.doc
- 2018年春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1 古文二则.doc
- 2018年春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4 与妻书.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