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课题
24、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赤壁》
课型
第二课时
知识与水平
1.
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两位位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
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目标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诵读水平,鉴赏古诗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
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价值观
重难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 , 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教
法
学
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示标导入
教 诗词,是我国古代经典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启迪着人们对人生的思索与探求,今天我们将继续品味李贺的“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黯然凝重,鉴赏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意。
二、查学诊断
1、介绍作者
学
过
2、《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来说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能够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学生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和写作背景的知识。课件展示。
3、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 208 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
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4、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程 三、导学施教
雁门太守行
1、讲解字词
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②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
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
2、朗读诗词,感知内容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择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
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3、问题探究理解重点句子
1)、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局势的危急。首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明确】“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 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
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这两句诗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请分析。
【明确】叙事写景,从听觉和视觉写惨烈的战斗场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满”,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秋色”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明交战时间之长。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胭脂是红色化妆品,这里的泥土颜色酷似胭脂,而作者又是在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仿佛让人闻到了战斗的血腥气息。
3).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了些什么?
【明确】这两句中“半卷红旗”写出援军悄然行军,“临易水”交代了交战地点。“霜重鼓寒声不起”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只发出低沉的声音。
4).分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作用。
【明确】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将士们爱国情怀的直接抒发。传说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县东南修筑的,他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重金招纳天下贤士。诗人引用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
心,为全诗作了一个有力的收束,同时升华了主题。
全文小结: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
身精神。“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 。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理解,再次来读这首诗,希望大家能在诵读中将诗
人的情感宣泄出来。
赤壁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教师):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人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12.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13.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14.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15.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16.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18.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19.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20.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23.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教案25.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1.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0.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1.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2.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19.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教案11.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教案13.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教案15.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教案18.docx
-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5藤野先生》教案19.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