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docxVIP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4.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课文重点词句的含义。 2、难点:体会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语 我想问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吗?当你陷入困难和挫折时,你是否感到沮丧、不知所措甚至痛苦万分?有这么一个人,他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他的一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多次被贬,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的穷山恶水,最远来到我们海南 但他却都如处天堂,随遇而安。这个人就是苏轼。他是如何做到在逆境中如处天堂,随遇而安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记承天寺夜游》 ,一起去感受苏轼的心境。 2、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合称 “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 之列。 问:同学们希望能从本文中学到什么?或者想从本文中了解什么? (二)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如:念 / 无与乐者 遂/ 至承天寺 寻 / 张怀民 庭下 / 如积水空明 水中 / 藻荇交横 2、个人读 3、全班齐读 (三)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1、重点词语 欣然:高兴地,愉快地 念:想到,思考 遂:于是,就寝:卧,睡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庭:庭院空明:清澈透明 交横:交叉错杂 盖:原来是,连词 但:仅仅,不过,连词 闲人: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耳: 而已,罢了 2、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衣准备安睡,看见月色照进门来,很高兴地 起来走动。想到没有能够共同游乐的人, 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 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堂下面的月色好像积满清澈透明的水, 水里面各种水草交错纵横, 那是竹子和柏树影子啊! 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赏析课文,思考问题: 1、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请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 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景物特点:月色空灵皎洁。 (空明澄澈等) 3、体会这个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 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 “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4、过渡语:文章中哪一句是作者因景抒怀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人生态度)?若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心境, 就让我们先来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展示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因为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 作诗 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 没有薪俸, 于是在黄州城东租了50亩坡地开荒种田 , 以此谋生,故自号“东坡居士”。那段“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的经历使他饱尝被贬的悲凉和生活的艰辛。本文就是写于此时。 当时,苏轼备受监视, 近乎流放。而他是以怎样的心境来看待遭受的苦难的呢?请揣摩文章最后一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体会作者的心境。 相对应板书粗体字: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 的特殊心境。 5、你认为哪些语句和“闲”字相关?如何理解这个个“闲”字?(提示: 从作者所处现实、心境、对于世人的感慨而理解) (1)念无与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2)这个“闲”字,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还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的慨叹。 (五)小结 1、再读课文,加深体会 2、小结本文:文章通过对庭中澄澈透明的月色极其生动的描绘,真实地记 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 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六)布置练习: 1、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 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 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2、背诵课文 五、板书 特殊心境: 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