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史学角度看宋代民间表演艺术及宫廷表演艺术的 形式特征
若说唐代是我国民间艺术发展的高峰, 盛唐为峰巅, 五代十 国为余脉, 则宋代犹如分水岭, 我国古代民间表演艺术至此走上 新的道路,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自宋以后,我国民间表演艺术发 展的基本趋势是:一、由于多种艺术形式兴起,特别是戏曲的形 成和发展,逐步代替原来歌舞在民间艺术中所占的首要地位; 二、 部分古代民间表演艺术为戏曲所综合, 成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走上了着重刻画人物、表述故事的戏剧性发展道路;三、 原盛行于宫廷贵族间的伎乐歌舞逐步消歇, 宫廷表演艺术的主流 由宫廷豪门转向广大市民阶层, 宫廷艺术便由此衰落, 民间表演 艺术代之兴起; 四、 宫廷表演艺术在商业化的自由竞争中进一步 没落,民间表演艺术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当然,此种局面并非 形成于一朝一夕, 而是经历漫长历史阶段才逐步形成, 但由于各 方面条件促成而展现出明显变化,则由宋代开始。
公元 960 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建宋, 打破了五代十国长期 以来割据的局面, 汉族政权又重新统一中原和南方, 并定都汴梁 ( 今河南开封 ) ,史称北宋。北方和西北边区尚有辽、西夏等几个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北宋前期,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手工业 及科学技术也有显著进步, 商业活动随之繁盛, 全国形成很多人 口集中、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市民阶层的壮大,要求有能为其欣 赏和接受的艺术,可同时容纳大量观众的演出场所一一瓦子勾 栏,应运而生。
宋代瓦子俗称瓦舍、 瓦市,《东京梦华录》 对其解释说: “瓦 者,野合易散之意也”。当时的瓦子既是商业交易集市。也是集 合多种表演艺术形式的固定表演场所。 在北宋汴梁 (开封) ,南宋 临安 (杭州 )有的一条街上就设有几座至十几座“勾栏棚” , 大者
可容纳观众数千人。 《东京梦华录》记北宋汴京瓦子“不以风雨 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不管冬夏,无论风雨,瓦子勾栏天 天均有演出,吸引着商人、手工业者、军士、官吏和士人等市民 观众,说明其民间表演艺术的群众基础已相当深厚。 也为宋代民 间表演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宋代民间表演艺术形式特征 唐代是古代民间表演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 而宋代的民间表 演艺术, 在发展历史上也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宋代的民间表演 艺术一般称为“社火”、“舞队”。逢年过节,千街万巷,张灯 结彩,民间表演队一个跟着一个,连接成一支长长的队伍。节目 丰富多彩,富有生活气息,又有它独特的风格,正像宋代民间文 学(话本、小说 )那样,能在民间生根开花,为人所喜闻乐见,并 流传久远。
民间表演艺术节目,据《武林旧事》的记载就有七十余种。 有很多节目代代相传, 保存至今,有的也还能找出它的演变踪迹, 可见其生命力之强了。 这里以今开封清明上河园中常出现的 《踏 歌》、《划旱船》、《狮子舞》、《腰鼓》、《舞鲍老》、《舞 判》、《村田乐》、《耍和尚》等民间表演艺术节目为例,对其 表演艺术形式特征加以说明:
《踏歌》,成群结队,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表演叫 《踏歌》,汉代就有踏歌的风俗, 唐代民间也很盛行, 刘禹锡《踏 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宋代也和唐代 一样中秋月连臂踏唱,送蔡卞《宣和书谱》:“南方风俗,中秋 夜,妇女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最为盛集”。也有男子踏歌, 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中马远 《踏歌图》 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民间踏歌 的愉快和谐的景象。田垅上一中年人一足提起,一足踏着节奏, 双手拍掌,和前面老者呼应,画上的提诗说:“宿雨清畿旬,朝 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
《划旱船》。宋代诗人范成大有诗:“旱船遥似泛,水 儡近如生”。他自注说:“夹道陆行,为竞渡之乐,谓之《划旱 船》”。宋代龙舟竞渡的风气很盛, 划旱船是在陆地上表演竞渡。 旱船起源很早, 唐代已有山东旱船节目, 后来发展成为用竹、 木、 林秸扎成的船, 套在表演者的腰间像坐船的样子, 另有人拿木浆, 两人对表演,像船行水上。清代也有手驾布船而表演的 ( 《燕京 岁时记》 ) 。现在民间还很流行。
《狮子舞》。历史悠久,为人们所喜爱,宋代非常盛行, 儿童们也兴高采烈地跳起狮子舞。 保存于故宫博物院中的南宋画 家苏汉臣的《百于戏春图》是古代狮于舞极珍贵的形象资料。
《腰鼓》。宋代民间也有打腰鼓的记载,而且还和着唐 代流行的曲子, 打起来春生如雷, 震天动地。宋人梅圣俞诗: “露 台鼓吹声不休,腰鼓百回红臂鞴,先打《六么》后《梁州》,棚 帘夹道多天柔”。这时腰鼓有的多达一百面,苏轼诗说:“腰鼓 百面如春雷”。陆游也有:“清歌一曲梁尘起,腰鼓百面春雷 发” ( 《队酒怀丹阳成都故人》 ) 的诗句。
《舞鲍老》。很像戴面具,穿长袖衣的滑稽表演,可能 是模仿傀儡动作,所以引人发笑。宋代诗人杨大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