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现代化与乡土民俗的书写透视赵树理的乡土情怀
当地中国和当地文化。受过几千年乡土文明浸润的中国作家,并不缺乏乡土日常生活经验和乡土文学想象的艺术资源。然而,迄今为止,恐怕还没有一位作家能赵树理那样,对农民、农村、农业的现实存在景况给以全面地、透彻地文学关照。赵树理出生于沁水河畔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沁河乡村人文景观及晋东南地区富有勃勃生机的民间精神早已凝结成一股强劲的灵动生命之血液流贯于他的全身。赵树理终其一生都在为这方乡土的现代化转换期待着、焦虑着、实践着。在上世纪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他不仅以自身的现实实践推动着上党地区农村现代化理想建构的实现,而且以其独特的文学想象方式,以一位农民的立场、情感、意识、话语方式,给我们留下了充实的农民求解放、争民主、谋幸福的历史主动精神表述。这一切已成为不争的社会、文学事实。
体悟当今晋东南地区自然谐和的城市乡村人文景观,再一次思索赵树理其人其文,更让人深感弥足珍贵的,无疑是赵树理的那份厚重的乡土人文情怀。叙述赵树理农村工作的社会历史功绩,对终日闭锁在文学象牙塔内的笔者来说,终觉有些不自量力。干脆将这项沉甸甸的任务交付给社会历史学家去完成吧。在此,笔者仅对赵树理的文本创作所昭示出的乡土情怀作一粗浅的表述。赵树理的艺术创作营构出了一个原生态的晋东南乡土民俗世界。系乎水土地气之上的民风民性,既包蕴着坚韧、顽强、生机、希望、爱情、理想,同时又展示着愚昧、顽固、野蛮、暴力、血腥。这一乡土景观既是浑然天成的,又是无比真实的;既让人感到兴奋,又让人感到压抑。体悟赵树理在艺术创作中展示出的乡土民俗世界,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去追问赵树理的乡土情怀。而这一追问无疑会指涉到赵树理的乡土立场、乡土意识、乡土文本形式。
赵树理生于农村、长于农村、长期工作在农村,对农民的心理、情感、意识、思想、行为方式、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千百年来积淀在潜意识中的受压迫的苦难集体记忆,使其与农民的情感息息相通。这一切都注定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晋东南地区特有的抗日、解放历史语境中,他能够以一位本色的农民的立场叙述农民求解放的历史主动性。翻阅《小二黑结婚》、《孟祥英翻身》、《传家宝》、《李有才板话》等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新的质素———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赵树理与农民一同兴奋,一同前进,歌唱着新生活,歌颂者新时代。也正是缘于为农民谋幸福的乡土立场及乡土意识,在上世纪社会文学环境急遽变革的五六十年代,他自觉远离了主流文学规范,写出了《“锻炼锻炼”》、《三里湾》等文本,揭示出了当时乡村生活的真实景况,抨击有悖于农民利益、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及策略;颂扬着《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等文本中老一代农民身上那种固有的求真、务实、坚韧的美好秉性。并述写了《农村生产之我见》,真实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乡村立场。在60“文摊文学家”;立志写出“老百姓喜欢看”的作品,年代“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发出了振聋发聩的“60年代的农村简直是天聋地哑”的呼声。这一切使其与柳青、王汶石、周立波的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导致了他错位的历史悲剧。但谁也无法否认赵树理是一位真正的为农民而写作的乡土作家。
对乡村现代化转换的期待,使得赵树理的乡土意识不仅体现在对农民走向新生的歌颂上,同时也体现在他对农民固有的历史局限的批判上。赵树理一方面在其文本中述写着农民在土改中当家做主的自豪感,他们追求自由情爱、大胆反封建的要求和勇气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民主和平等意识;另一方面又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揭示着农民身上所固有的受几千年封建剥削意识及小农生产方式影响所形成的精神奴役的创伤———自私、狭隘、保守、愚昧。这同样体现在《小二黑结婚》、《传家宝》、《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等文本中。千百年来受剥削的苦难记忆,使得他们将对新生活的向往附着在对党的信任之上,有着自觉的伸向解放的要求;但同时千百年来受奴役的封建伦理道德在他们的思想中所刻下的印痕,又使得他们在社会转型期中仍旧延展着奴役内化后的精神自戕。如“二诸葛”、“三仙姑”等人对自我意识的放逐及对封建迷信思想的固守;“老秦”对“官位”的迷信;“小元”、“小昌”等对革命标的的私有化理解;“金桂婆婆”对女性奴役状态的盲目延续等等。赵树理以与农民对话的方式叙写并批判了农民的思想局限,但与胡风相比,这种批判并不是“一记鞭子一道血痕”式的,而是取一种理解、包容、同情的态度,可以说赵树理是与彼时的农民一同流着泪向过去告别的。但无论是对农民、农村的歌颂也好,还是对农民的批判也罢,都本根于赵树理强烈的现代乡土意识。
赵树理的乡土意识、乡土立场,还流贯于其独具的乡土文本形式中。对于赵树理来说,农村实际工作与文本写作是二而一的事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政治上起作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