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山东省山东省山东省山东青山县黄土地层年代研究
中国黄土沿昆仑、秦岭以北、阿尔泰山、阿拉森河和大兴安岭河以南分布,形成华北-西南部-东亚黄土带。位于黄土带东端的山东地区也普遍发育黄土, 按其分布的地貌特征, 该区黄土可分为两大部分:渤海湾滨海与岛屿区和鲁中山前区。其中, 鲁中山前黄土呈近东西向沿鲁中山地北麓坡地分布, 这些地区黄土的堆积厚度不一, 多在30 m以内, 其中以青州一带出露厚度最大, 保存较完整, 研究程度亦最高。迄今为止, 对青州一带黄土的成因、时代和物源方面已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野外观察和系统的沉积学分析证实了青州黄土的风成成因。但对于青州黄土的年代学研究, 由于使用的测年手段不同, 已有的测年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另外, 对于青州黄土的物源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主要来自冰期裸露的渤海湾陆架和黄泛平原的松散堆积物, 其次是来自西北内陆荒漠区的远源粉尘。但这种看法主要是来自沉积学方面的证据, 其它方面的证据还没有报道。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选择山东青州傅家庄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 采用磁性地层学和光释光年代学对其起源时代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粘土矿物分析和已有沉积学研究对该区粉尘堆积出现所指示的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1 土壤层结构及特征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中西部,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 年均气温为12.7 ℃, 年均降水量为750 mm, 冬季盛行西北风, 夏季盛行东南风。青州地区黄土分布于鲁中山地北麓坡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研究剖面位于青州市西南2 km处的云门山下傅家庄西沟 (36°40′N, 118°27′E) (图1) , 为直立黄土崖, 厚约28.2 m, 下伏河流相冲积砂。清除露头的0.5~1 m的风化表层后, 对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地层描述, 按照地层特征可将该剖面自上而下划分为四段:
(Ⅰ) 现代耕作层, 厚约0.85 m;
(Ⅱ) 全新世黄土, 根据土壤发育特征可分为三层, 上下两层为暗棕色土壤层, 中间为颜色稍浅的黄土层, 粘土质粉砂, 虫孔、根孔较发育, 厚约2.45 m;
(Ⅲ) 马兰黄土, 浅黄色, 粉砂质, 垂直节理发育, 零散分布着直径为1 cm左右的钙质结核, 厚约3.7 m;
(Ⅳ) 红棕色土壤和浅红棕-浅黄色黄土交替层, 黄土层和古土壤层颜色反差不如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和古土壤特征显著, 但在野外大致可以识别出12层土壤和12层黄土, 其中7.05~8.8 m、15.3~15.9 m和20.2~20.7 m的土壤层颜色发育较深, 在野外最容易识别;另外, 在15.9~16.2 m之间存在一些2 mm的基岩颗粒, 这可能是片流作用从附近基岩高地带来的碎屑物质。
2 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
2.1 古地磁测量结果
对青州一带黄土剖面进行详细的野外考察基础上, 2007年3月我们对研究剖面以5 cm间距采集散样564个磁化率测试, 以30 cm间距采集古地磁定向样品92块用于磁性地层研究。在室内, 将所有散样自然风干后采用Bartington MS2型磁化率仪进行了磁化率测定。古地磁样品加工成2 cm×2 cm×2 cm立方体小块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古地磁实验室进行测试。全部样品采用系统热退磁, 退磁步骤为:天然剩磁 (NRM) ,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25, 550, 585 ℃, 共12步。热退磁仪为英国Magnetic Measurements公司生产的MMTD 80型全自动热退磁仪, 剩磁测量在美国2G ENTERPRISES公司生产的2G-760 U-Channel超导岩石磁力仪上进行, 其灵敏度为10-12Am2。整个实验过程在零磁空间 (300 nT) 完成。
古地磁数据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至少用5个连续的温度点进行Fisher统计得到其特征剩磁方向。代表性样品的剩磁矢量正交投影图如图2。从图中可看出, 大部分样品显示两个剩磁方向, 第一分量与现代地磁场方向一致, 在150~200 ℃下就可洗去, 此分量为次生粘滞剩磁分量;第二分量在200 ℃以后保持稳定, 并逐步趋向原点, 代表了原生特征剩磁的方向。退磁结果显示, 几乎所有样品均在200~550 ℃获得稳定的特征剩磁, 至585 ℃, 剩磁基本衰减到零 (图2a-f) , 说明沉积物中特征剩磁载体为碎屑成因的磁铁矿。只有2个样品在退磁过程中方向不稳定, 未能分离出其特征剩磁方向。
2.2 试验方法与样品处理
光释光测年在黄土年代学研究中已有较成熟的应用。其原理是在实验室用已知剂量的人工辐照产生的释光信号与自然释光信号对比, 得到古剂量或等效剂量, 然后除以每年积累的辐射剂量, 便可得到沉积物被埋藏的时间。我们在剖面的上部10.5m采集了3个光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