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第17课《昆明的雨》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

17.昆明的雨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通读全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梳理文章的抒情线索,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3.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培养自己对故居的热爱。

◎重点:品味本文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境预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诗人笔下的雨;“雨一不留神,湿了粉墙,湿了黛瓦,湿了雕花的屋檐,湿了高耸的马头墙,湿了廊前的紫薇……”这是作家笔下的雨……看得出来,在作家笔下,雨,这原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有了风采与灵气。那么,汪曾祺笔下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汪曾祺的作品朴素、自然,在清淡委婉中透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韵味无穷。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文论集《晚翠文谈》等。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是其代表作。

背景介绍:汪曾祺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在昆明生活7年,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了解,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感情。本文是作者的一系列回忆昆明往事的散文中的一篇。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辟邪()()鲜腴()()

篱笆()苔痕()

绿釉()鸡()

炽红()密匝匝()

拓展:“辟”的另一个字音读“”,可以组词为“”;“鲜”的另一个字音读“”,可以组词为“”。

3.解释下列词语。

(1)辟邪:

(2)鲜腴:

(3)情味:

(4)密匝匝:

(5)连绵不断:

(6)不相上下:

(7)乱七八糟:

(8)张目结舌:

4.填空。

本文标题是“昆明的雨”,但是文中直接描写雨的句子并不多,而是描写了昆明雨季的一些独具特色的事物,它们是、、、。

【答案】

2.bìxiéxiānyúlíhényòuzōngchìzāpì开辟xiǎn鲜有

3.(1)避免或驱除邪祟。

(2)新鲜肥美。

(3)情调,意味。

(4)非常浓密的样子。

(5)形容连续而不间断。

(6)分不出高低,形容数量、程度差不多。

(7)形容混乱,乱糟糟的。

(8)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4.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

·导学参考·

汪曾祺是近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教师可结合其生平做一些拓展性的介绍。注意文中一些易读错的字,可结合形近字、多音字让学生加深记忆。其他题目由小组长订正即可。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整体感知内容。

根据全文来看,“我”为什么“想念昆明的雨”?

·学习小助手·

“我”之所以“想念昆明的雨”,究其原因,是昆明的雨让“我”感受到了它特有的美: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

任务驱动二赏析本文语言。

1.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学习小助手·

“张目结舌”生动地写出了食客的表情,属于神态描写。

2.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学习小助手·

“小花帽子”“满帮花的鞋”是外貌描写;“戴”“穿”“坐”是动作描写;“卖杨梅——”则是语言描写。

任务驱动三体会思想感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结合全文简要说说。

·学习小助手·

作者在文中抒发情感,往往要选择一些抒情的载体。文中的雨、仙人掌、牛肝菌、缅桂花等均是作者抒发感情的载体。

·导学参考·

教师可借本题将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向学生加以讲解,并指出两种抒情方式的异同,以此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答案】

任务驱动一

因为昆明的雨季让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在昆明的雨季里,有很多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它们让“我”感受到了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让“我”体验到了生活的诗意,所以“我想念昆明的雨”。

任务驱动二

1.运用神态描写,“张目结舌”写出了人惊讶的神态,从而突出了干巴菌的味道之好。“这东西这么好吃?!”与上文的“这种东西也能吃?!”形成了对比。

2.这句话通过对卖杨梅女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卖杨梅的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任务驱动三

作者对昆明、昆明的雨的爱是深沉的,但寄托感情的载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