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赣美版一年级下册《猫和老鼠》教学有感
第一次带着一年级孩子走进《猫和老鼠》的美术课堂时,我手里攥着提前剪好的猫耳朵、老鼠尾巴贴纸,心里却没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像风中的蒲公英,怎样才能让他们既玩得开心,又真正理解“动态表现”这一隐性知识点呢?
上课铃响后,我没急着讲画法,而是拿出手机播放了一段无字幕的《猫和老鼠》经典片段:汤姆踮脚摸向杰瑞的粮仓,尾巴绷得像根细铁丝,杰瑞突然转头,汤姆瞬间僵成雕塑,耳朵却还在微微抖动。视频刚停,教室里就炸开了锅。“老师!汤姆的尾巴是直的!”“杰瑞的爪子翘起来了!”孩子们举着小手,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小宇都急得站起来,用手比划着汤姆僵住的样子。我顺势拿出两张白纸,一张画了只坐着不动的猫,一张画了只前爪抬起、尾巴翘起的猫,问他们哪只更像视频里的汤姆。“第二只!”整齐的回答里,我看到他们眼里闪着“发现”的光——这便是我设计的“情境感知”环节,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角色替代抽象的“动态”概念,符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前运算阶段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知识点先在他们心里“活”起来。
到了动手创作环节,麻烦还是来了。小诺拿着画笔迟迟不动,眼眶红红的。我走过去蹲下来,轻声问她怎么了。她小声说:“我画不好汤姆的爪子,它总是歪歪的。”我没有直接教她怎么画,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两个小纸团,一个放在她的左手边当“奶酪”,一个让她右手拿着当“爪子”,说:“你看,汤姆想抓奶酪,爪子是不是要朝着奶酪的方向呀?你试试把胳膊弯一弯,像这样。”她跟着我的动作比划起来,眼睛慢慢亮了。我又拿起她的画笔,在纸上轻轻画了条弧线:“你看,爪子朝着奶酪的时候,线条是这样弯弯的,就像你的胳膊一样。”那天小诺的画里,汤姆的爪子虽然不算完美,却朝着奶酪的方向伸着,旁边还歪歪扭扭写了“杰瑞快跑”。后来我总在口袋里装些小纸团、小布条,遇到孩子画不出动态时,就用这些小道具帮他们“演”出动作——我知道,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做”比“看”更重要,这既是维果茨基“支架式教学”的小实践,也是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的:美术课不是要画得有多好,而是要让他们敢画、愿意画,让画笔成为他们表达想法的小工具。
下课前的展示环节,我没按往常那样让孩子一个个上台,而是在黑板上贴了张大大的“厨房背景图”,说:“咱们把汤姆和杰瑞都送回厨房吧,看看它们在厨房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孩子们立刻围过来,有的把画贴在冰箱旁边,说汤姆在找藏在里面的奶酪;有的贴在橱柜下面,说杰瑞躲在那里偷笑。小宇的画里,汤姆的尾巴缠在了桌腿上,他站在旁边急着解释:“汤姆追杰瑞的时候,不小心被桌子绊倒了!”看着满黑板热热闹闹的“猫鼠大战”,我突然觉得,这比任何完美的作品都珍贵。孩子们不仅画出了猫和老鼠的样子,更画出了他们眼里的趣味世界——这才是美术课该有的样子:不是教孩子画“标准答案”,而是帮他们打开观察世界的眼睛,让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心里的快乐、好奇都画出来。
课后整理孩子们的作品时,我发现有张画很特别:杰瑞的手里拿着一根棒棒糖,旁边的汤姆没有追它,反而盯着棒棒糖看。画的主人是平时很安静的小欣,她在画背后写着:“汤姆也想吃糖,杰瑞分给它一块。”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教学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孩子们也在用他们的天真和善良教我:艺术不只是技巧,更是情感与想象的表达。下次再上这节课,我想先问问孩子们:“你们觉得汤姆和杰瑞除了打架,还会做什么呀?”或许,会有更多拿着棒棒糖、一起晒太阳的猫和老鼠出现在画里。
这堂《猫和老鼠》的美术课,没有复杂的理论讲解,没有精致的示范作品,却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以生为本”的意义:对低年级美术教学来说,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画什么,而是保护他们对艺术的热爱,让他们在涂涂画画中感受创造的快乐,让美术成为他们童年里一段温暖的记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新颖的杯子》教学有感.docx
-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我学习的好伙伴》教学有感.docx
-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6课《做书签》教学有感.docx
-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拥挤的景象》教学有感.docx
-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小眼镜》教学有感.docx
- 鲁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形式和内容丰富的动漫》教学有感.docx
- 鲁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 蜡染与扎染教学有感.docx
- 鲁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诗书画印抒情意》教学有感.docx
- 鲁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 勾皴点染绘山水教学有感.docx
- 辽海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9课‘火红的年代’教学有感.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